緊張大師希區考克1935年的黑白片可能是《The 39 Steps》(台灣翻成《國防大機密》)最廣為人知的版本, 不過這個故事的原創作者是蘇格蘭作家John Buchan在1915年所寫的小說. BBC 在2008年將此片重拍.
不過首次嘗試僅以四名演員演出此劇的版本則出現在2005年的英國West Yorkshire 戲劇院. 2006年八月再以此版本改編之後於倫敦首演, 當時的劇名叫作《John Buchan’s The 39 Steps》. 九月則開始在West End上演. 這齣劇被搬來美國之後先是2007年在波士頓首演. 劇名也被改成了《Alfred Hitchcock's The 39 Steps》. 2008年開始在百老匯演出, 已經宣佈將在2010年一月十日停演. 屆時將會是第771場的演出, 也會成為七年之內最長壽的百老匯戲劇.
這齣僅有三位男演員及一位女演員的戲, 如何用四個人演出所有的角色也是一大看頭. 演出無所事是卻意外被捲入國際間諜戰加拿大籍的男主角Richard Hannay, 從頭到尾就是飾演這個角色. 女演員則必須演出美艷女間諜Annabella Schmidt/ 美麗卻不相信Richard故事的Pamela/ 及蘇格蘭小農場女主人Margaret 等三個角色. 剩下的四五十幾個角色就由剩下的兩位男演員路人甲和路人乙全數包辦. 這兩位演員彼此必須要有極佳的默契才能夠讓整齣戲的快節奏如行雲流水. 難度之高搶足了戲.
不像許多音樂劇有超豪華的布景道具, 這個製作回歸到戲劇的本質, 用極簡的道具, 空蕩蕩的舞台上幾個木箱可以是火車座位, 也可以是火車車頂, 像小叮噹任意門的門框與門, 旋轉之後就是另一個空間場景. 配上豐富的燈光與音效加上觀眾的想像力, 完完全全地發揮了劇場的創意魔力. 觀眾看得進入狀況之後, 演員彷彿就是在場景所設定的那個地方. 一會兒可以是在男主角的家中, 是在行進的火車客艙中, 是在大草原裡, 一會而可以是在戲院中, 是在旅館裡, 是在教授的家中. 完全不受簡單道具的影響, 反而更靈活且出神入化.
兩個路人甲與路人乙的演員, 時而反串, 時而變換口音, 從蘇格蘭腔英文, 換到倫敦腔英文, 到英國土腔英文, 到德國口音英文, 就是角色的轉換. 其中最精采的一幕就是在火車站, 火車要出發前, 兩名演員手上有數頂帽子, 隨著轉身變換所戴帽子, 就從列車長的角色不斷地來回變換成警察/賣報紙的/乘客/站務人員等多名角色, 真的可以稱得上算是"帽子戲法"呢! 精采極了! 豐富的肢體語言, 甚至帶點默劇式肢體表演的元素, 和部分橋段是用"影戲"的方式來演出, 讓這齣戲更加地生色不少.
這齣可以算是快節奏的動作喜劇的戲裡面, 細心地觀眾還可以驚喜地發現戲中隨時穿插許多與希區考克的其他著名經典電影的元素, 例如《驚魂記》的浴缸與浴簾/《鳥》/還有連每次都會在自己的電影當中出現的希區考克本人也出現了. 如果是內行的希區考克迷的話看這齣戲一定會笑得比別人都開心.
最近台灣的果陀也將這部戲改編成中文, 劇名是《步步驚笑》, 由金士傑/ 天心/ 卜學亮等人演出.
延伸連結:
倫敦西區《The 39 Steps》官方網站
紐約百老匯《The 39 Steps》官方網站
紐約百老匯《The 39 Steps》特價票
台灣《步步驚笑》官方網站
台灣果陀官方網站
留言列表